社科网首页 中国社会科学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学术论文>>国史研究理论与方法
国史研究理论与方法

ST20220214368284445593.jpg

【储著武】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设置为中共党史党建学的二级学科刍议

作  者
储著武
发表/出版时间
2023年07月23日
学科分类
成果类型
论文
发表/出版情况
教学与研究
PDF全文

  2022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公布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在法学门类设立“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这是新时代加快推进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所采取的重大举措。以此为标志,学界无需从理论上再讨论是否要设立中共党史党建一级学科的问题,而是要在实践中尽快设置好中共党史党建学二级学科,以奠定今后中共党史党建学发展的基石。目前,中共党史党建学二级学科设置工作中有两个现象值得注意:首先是学界提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设置为中共党史党建学二级学科的方案;其次是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的部分高校率先开展中共党史党建学二级学科建设的实践探索,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二级学科方向和教研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设置为中共党史党建学二级学科,无疑是一个颇具争议性的话题。但是,对待任何学科发展的态度,是既要弄清其学科属性,坚守本学科学术传统、学术规范和学术伦理;又要与时代同步,不断解放思想,坚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笔者并不反对从历史学科的角度来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学科建设,但考虑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建制中遇到的现实问题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与中共党史党建学存在的重大关联,也完全可以从中共党史党建学的角度来探讨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建设的问题。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建设的现状及属性争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并不是一回事,不能将其完全等同起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指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以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探索史、奋斗史和成就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指的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为研究对象的知识体系。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中间经历了复杂的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的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兴起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相对年轻的学科”。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获得较快发展。部分科研院所、学校形成了从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学术传统,如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共中央党校、国防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现改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等,出版发表了大量学术成果。高等学校开设中国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方面的课程,编写出版中国现代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教科书,培养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专门人才;中小学历史教育也逐步加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内容的教学。经过40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建设取得了重要成就。但是,与党和国家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发展的要求相比,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发展还面临着不少问题,还有很多值得努力改进的地方。目前,制约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发展的问题,主要有学科建制复杂、学科属性不明确、学科名称繁多、人才队伍不足等。这些问题中尤以学科建制复杂和学科属性不明确最为突出,直接影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的高质量发展。

  从学科建制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建设呈现出较为复杂的发展态势。从教学研究机构设置来看,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领域深耕多年,在国内外具有较好的影响力。高校新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教学研究机构,如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中心(2020年)、南京大学新中国史研究院(2020)等,也投入力量来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研究和学科建设。还有一些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教学研究的机构,或在高校历史学院系中国现代史教研室,或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或在政治学系中共党史教研室里。从教学研究人员数量和分布来看,专门从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教学研究的人员并不多,且这些人员主要分布在党校(行政学院)、军队院校、党史和文献部门、社科院系统、高校系统以及民间智库和科研机构里。近些年,因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研究工作需要,从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教学研究人员的数量较之以往有一些增长,但真正出身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专业的人员依然很少。从研究生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来看,情况则更为复杂。当代中国研究所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名义上属于历史学科,但在学科建制上却被划到马克思主义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系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和中共党史两个专业方向,分别授予历史学和法学学位。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中心,是从事国史研究的实体机构,授予历史学学位。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设立当代中国史方向,授予历史学学位。

  按理而言,这种学科建制上的多途发展有利于吸收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促进不同学科的对话交流,进而带动本学科发展,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笔者注意到一种现象:传统的历史学科如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等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太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的学术性和科学性有所不足。更有甚者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搞的是政治宣传而不是学术。以往比较重视中国现代史教学研究工作的部分高校历史学院系,随着老一辈学人退休、故去以及学科方向调整等原因,加之后继人才缺乏,原有学术影响力式微或不复存在。高校新设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教学研究机构,虽然在积极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学术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材编写工作,但与历史学其他学科发展相比水平上确有差距。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政治学科则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陷入细节和琐碎之中,理论性不强,实用性不足。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放在历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或政治学院系,由于各自情况千差万别,以致在学位授予、职称评审、课题申报、人才引进、学术评价等方面容易产生一些矛盾和问题。比如,一篇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学术论文,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可能会通过,但在历史学院就不一定通过;反之亦然。在这种颇为复杂的学科建制之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既得不到历史学科的认同,又得不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政治学科的认同,其发展处境非常尴尬。在部分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相关院系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和学科建设也陷入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的状态,直接影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的深入发展以及高水平专业人才的培养。

  从学科属性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属性呈现出相对清晰却又不明确的态势。以下从国家学科分类体系的角度加以梳理分析。

  截至2022年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共颁布实施5份学科专业目录,分别是:1983年版目录(《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目录(试行草案)》)、1990年版目录(《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7年版目录(《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2011年版目录(《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后经2018年修订)以及2022年版目录(《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在前四份学科专业目录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被列入历史学门类之中,具体情况如下:

  1983年版目录中在“历史学”学科门类下有“中国近现代史(含中华民国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1990年版目录中在“历史学”学科门类下有“中国近现代史”的学科。1997年版目录中在“历史学”学科门类下有“中国近现代史”二级学科。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组织编写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简介》,对“中国近现代史”学科介绍如下:“中国近现代史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这以来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进行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义革命的历史,又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 中国近现代史学科的研究范围,包括晚清史、中华民国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等。1997年版目录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属于中国近现代史二级学科之中,实际上是二级学科下的三级学科。2011版目录中在“历史学”学科门类下有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三个一级学科。201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组织编写的《学科授予和人才培养一级学科简介》,指出中国史一级学科下设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等7个二级学科,强调“中国现代史是指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中国历史,学术界又称当代中国史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现代史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的历史,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与1997年版目录及其学科专业介绍相比,2011年版目录及其学科简介中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的认识有了新变化,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分成两个二级学科,不再是中国近现代史一个二级学科;同时,中国现代史不再指1919年以来的历史,而是指1949年以来的历史,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当代史的时间段重合,并指出中国现代史、中国当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三者涵义是一致的。2011年版目录承认了中国现代史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二级学科地位,但中国现代史、中国当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三个概念同时使用也会在学科实践上导致学科名称不统一的麻烦。即便如此,以上介绍也有不准确之处。一方面,中国现代史是指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中国历史;另一方面,中国现代史又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的历史,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这里面有史实上的不准确之处,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不是在1949年,而是在1956年。2022年版目录对2011年版目录又做出新的重大调整。其中,法学由原来的6个一级学科增加到现在的13个一级学科,其中包括中共党史党建学。历史学由原来的3个一级学科增加到现在的4个一级学科,其中也有中国史。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设置在哪个一级学科里的问题,目前还没有最后公布。

  1992年,国家标准委制定发布的《学科分类与代码》,“历史学”有“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学科,并在其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史”。2009年,国家标准委发布修订后的《学科分类与代码》延续了1992年的分类,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作为“中国近代史、现代史”的二级学科。国家社科基金的学科分类,没有单独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二级学科。国家社科基金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研究课题,一般放在“中国历史”学科下的“中国近、现代史”里,或放在“党史·党建”学科之下“党史·党建其他学科”里。由于国家社科基金没有单独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以致在申报项目时总会遇到选择哪个学科的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在国家学科分类体系中属于历史学科的属性是相对清晰的,亦即历史学门类“中国史”一级学科下二级学科。从学界的认同来看,大多数人也都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学科属性姓“史”。比如,有学者明确表示:“国史研究的对象是国家的历史,完全属于史学范畴,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接续。” 还有学者说:“国史学科的本质是历史学科。” 但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具有极强的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加之受学科建制复杂现状的影响,却出现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属性认识不明确的问题。比如,有学者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既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又属于历史学和政治学,是这三种学科的集成和融合。” 还有学者表示,现在这个问题“扯不清,理还乱”,从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教学研究的人太少,没有党史的力量大,定位一直不明确。现在看来,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建设密切相关的一级学科,是中国史、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建设密切相关的二级学科,是中国现代史、中共党史、党的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等。这些学科在内容上有交叉重复的问题,在理论和方法上也有相互借鉴利用的问题,学科间联系很紧密,但如果因此就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学科属性持多学科论或不可知论,实际上更容易导致学科建制复杂和学科属性不明确的问题。

  这种学科建制复杂与学科属性不明确的问题,已经影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建设的顺利展开。但反过来说,这也孕育新的可能性,推动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探索新的发展道路。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设置为中共党史党建学二级学科的逻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学习党史、国史,强调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2021年,党中央制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建设提供了新的重大发展机遇。2022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国史学会成立30周年的贺信中又指出:“希望国史学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为指导,进一步团结全国广大国史研究工作者,牢牢把握国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不断提高研究水平,创新宣传方式,加强教育引导,激励人们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更好凝聚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国史的重要论述以及致国史学会成立30周年的贺信精神,实际上就是要求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研究和宣传党史国史所提出的重要的思想和原则、任务和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的全过程、全领域之中,加快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自主知识体系,真正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从目前形势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设置为中共党史党建学二级学科,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在学科门类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属于历史学门类,中共党史党建学属于法学门类,两者不是同一学科门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设置为中共党史党建学二级学科,意味着要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门类,这种调整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建设究竟有什么意义?在学科传统上,中共党史党建学理论和方法构建刚刚起步,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作为中国史二级学科的地位已基本形成,那么,新兴的中共党史党建学如何去统筹和指导传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呢?在学科发展逻辑上,中共党史党建学二级学科内部的关系问题,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与中共党史的关系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对于正确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设置为中共党史党建学二级学科至关重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设置为中共党史党建学二级学科的学理基础,主要有以下方面:

  中共党史党建学必须深入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历史。设置中共党史党建学二级学科,要坚持科学性、直接性、有利性的原则,选择与研究对象直接相关且高度认同的专业方向。中共党史党建学,是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理论与实践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全国以后领导人民所创造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探索史、奋斗史和成就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扭转近代以后的历史命运、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贯穿始终的主脉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中共党史党建学需要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治国理政的,是如何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国家的建设、改革和复兴事业的。在当代中国,党和国家是高度统一的关系,中共党史党建学,需要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情况。在这个问题上,决不能简单套用西方的政党理论和国家理论把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二元对立的划分,而是要坚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思想观念,从党治国理政和领导国家建设的角度去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

  中共党史党建学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提供根本的思想方法论指导。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阐发正确党史观的问题,为构建中共党史党建学提供了根本的思想方法论指导。正确党史观是基于唯物史观基础上的正确对待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论。在当代中国,坚持唯物史观同坚持正确党史观本质上是一致的。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的指导,是中共党史党建学最重要的理论品格和本质特征。与中国古代史等学科相同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也必须坚持唯物史观的指导;但又有显著不同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建设也必须坚持正确党史观的指导,要严格遵守党的第二个历史决议、第三个历史决议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历史的重要论述和重大判断,只有这样,才能讲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故事、改革开放的历史故事,才能搞清楚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

  中共党史党建学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提供重要的学术支撑。尽管中国党史党建学正处在学科理论和方法构建的起步阶段,但中共党史学科发展的历史很长。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发展深受中共党史学科发展的影响。有学者指出:“国史学科与党史学科在处理学术研究与政治性要求的关系上,在理论指导、研究方法和研究规范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或相似性,在研究时段和重大问题上高度叠合,这是同属一个学科的最重要基础。实际上,国史研究者最主要的学术交流对象也是中共党史学者,历史学界基本上不搞当代史研究。”确实如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的交流对象,大都来自中共党史学科和领域,甚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教学研究人员有不少是中共党史学科培养出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的重要话语,大都也是借鉴使用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话语以及中共党史研究所形成的学术话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设置为中共党史党建学二级学科,对于中共党史党建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厚植中共党史党建学发展的历史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 中共党史党建学设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二级学科,能够从国家历史的角度来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理论和实践这一宏大课题,使得中共党史党建学一开始就站在大历史观、大党史观的高度来观察和分析问题。只有把党的历史、国家的历史讲清楚,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方略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设置为中共党史党建学二级学科,能够厚植中共党史党建学发展的历史基础。

  拓展中共党史党建学的研究领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已经占到70多年时间。如果中共党史党建学不去深入研究这段具有伟大社会变革和实践创新意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毫无疑问就会失去很多研究内容、研究领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二级学科的设立,会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中共党史党建学的研究内容、研究领域。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设置为中共党史党建学二级学科,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概括起来,也有两个方面:

  有利于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建设的尴尬处境。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的设立,是新一轮学科发展的重大契机,会在未来的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中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通过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系多年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教学研究工作的实践证明,不一定非得在历史学院系设立中国史一级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二级学科就能够促进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工作。近两年,当代中国研究所在积极探索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建设的问题,专门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政治史、文化史、社会史、外交史以及理论与方法的教材,不断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和水平。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也在积极努力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作为中共党史党建学二级学科来加以培育和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设置为中共党史党建学二级学科,有利于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建设目前的尴尬处境,进一步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进程。即便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不设置为中共党史党建学的二级学科,中共党史党建学也必须要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否则很多问题就无法深入下去。

  有利于更好地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与中共党史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与中共党史的关系问题,历来是理论界和学术界关注的重点,并为此发表不少论辩文章。总体来说,学界大都认为中共党史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学科,并且专门从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探讨各自不同。相对而言,中共党史学界更加重视两者之间的联系,特别强调党史研究范式以及党史叙事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范式及其历史叙事的重大影响;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界更加重视两者之间的差异,特别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历史学科属性,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的相对独立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学界关于党史与国史关系问题的讨论,时常会有文章涉及,基本观点和立场并没有超越上述两个倾向。但是,有这样一个趋势不容忽视,那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同中共党史学科融合发展的态势非常明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界,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叫“对标对表”中共党史,实际上说就是要在重大历史问题的认识和评价上必须同中共党史保持高度一致。为此,有学者强调:“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放在历史学门类中国史一级学科内并非最佳选择。” 既然国史与党史存在着融合发展的问题,不妨在学科建制上考虑将其纳入同一个学科之下成为相互并列的二级学科。这样做有利于实现学科建制上的统一,加强两个学科之间对话交流与融合创新,推进两个学科的协同发展。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设置为中共党史党建学二级学科的进路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直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建设的现状,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来探索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建设的路径,是各方必须达成的一致共识。大体而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建设的路径可以沿着以下两个方向来进行:一是立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发展的历史传统,在中国史一级学科下来建设中国现代史或中国当代史二级学科;二是立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发展的现实条件,在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下来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二级学科。以上两条路径不存在谁兼并谁、谁替代谁的问题,不是相互排斥、相互冲突的关系,而是相互成就、协同发展的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建设在历史学科乃至其他学科领域里遇到不同程度的现实问题,已经影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的高质量发展。史学界有不少学者也撰文呼吁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建设,但所起作用甚为有限。中共党史党建学的设立,则为加快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学科建设开辟了另一条通道。有学者表示:“国史学科属于中共党史党建学科、中国史学科均有各自理由。从现实情况看,国史作为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二级学科,更有利于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2022年12月,中国人民大学组建成立中共党史党建学院,设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二级学科方向和教研室。2023年初,中国社科院大学博士生招生专业目录中在历史学院设立“中国当代史”学科方向;在政府管理学院设立“中共党史”一级学科方向,并在其下设立“中共党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两个学科方向。这些新的学科建设举措,表面上看与传统观念、固有习惯似有不符,但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设置为中共党史党建学二级学科的实践上迈出重要一步,对于加快推进新时代新征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建设具有积极的示范意义。

  长期以来,历史学赋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独特的学术传统、学科规范以及学术伦理,为探索前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设置为中共党史党建学二级学科,要在传承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坚持以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为统领,积极探索中共党史党建学视域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建设的进路。从研究内容上说,中共党史党建学范畴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二级学科,需要从以下几个学科方向来着力。

  习近平关于党史国史的重要论述。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党史国史的重要论述,内容丰富,思想深刻,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提供了思想指导和根本遵循。2013年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了学习党史、国史重要性的问题,并将其上升到“必修课”的地位。随后,习近平总书记把从党史国史并提,发展到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简称“四史”)并提,再发展到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简称“五史”)并提。从党史、国史,到“四史”、“五史”,这就从大历史观、大党史观的角度提出了很多需要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重大历史问题和重大实践问题。中共党史党建学范畴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必须高度重视总结习近平关于党史国史的重要论述,然后按专题加以研究,并将研究成果推广运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教育教学、宣传传播之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理论与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具有极强的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学科建设,要在中共党史党建学统筹下深入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的指导,不断夯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发展的理论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理论与方法,既有历史理论的问题,也有史学理论的问题,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建设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是必须大力加强研究的学科发展方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细分学科和领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内容极其丰富,包罗万象。过去,史学界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通史、专门史(如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史、外交史、教育史等)等已有不少研究,推出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在学科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研究必须在以往论题的基础上继续拓展,深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史、部门史、行业史等细分领域、细分问题的研究,加快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二级学科下的三级学科,选取与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息息相关的重大领域、重大问题来培育中共党史党建学范畴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新的增长点。比如,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理论和实践问题,完全可以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的角度来进行深入地研究;再比如,新冠疫情爆发,也可以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角度就是来研究党和国家如何应对重大传染病的历史及其经验问题。

  改革开放史。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从历史角度来研究改革开放的动因、过程、影响等,有利于科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深刻理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当前现状来看,改革开放史研究呈现出不充分的发展态势,亟待深入展开,大有可为。

  新时代的历史。习近平指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如何研究和书写新时代的历史,既是一个重大的学术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必须正确处理好学术与政治的关系,用学术把新时代的历史研究好、宣传好和传播好,讲好新时代的历史故事。新时代的历史,是当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和学科建设迫切需要加强和展开的重要学科方向。

  除以上五大方面的重要研究方向,还需在中共党史党建学的学科建制上着力,主要有:

  在中共党史党建学统领下大力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学科建设。中共党史党建学作为新兴的一级学科,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正在构建之中。如何用新的中共党史党建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指导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二级学科的建设,这是一个全新的问题。除了在指导思想、学术话语等方面的规范和指导外,还要在一些具体问题上来处理好二者之间存在的统筹与被统筹、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同时还要注意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基础以及自身内在发展的要求等。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平衡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与中共党史党建学其他二级学科的关系。这些都需要从学科建制上来加以统筹考虑,作出合理安排。

  注意收集整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的民间文献史料。受制于官方档案制度的规约,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一手的权威史料很难获得,而且查找极为不易。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放开视野,尽可能收集一些反映人们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重要民间文献史料。通过征集等手段,建立民间文献史料的收藏机构,为深入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提供文献资料的支撑。同时,还可以利用口述史的研究方法,选取一些代表性的行业、部门、人物来做口述访谈,收集和整理口述文献资料。

  培养壮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人才队伍。从当前形势来看,高校要组建成立相对完整建制的中共党史党建学院(或学系)并不容易,毕竟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共党史等学科的专业人才也很有限。国家教育管理部门可以选取一部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等学科见长的高校设立实体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二级学科的方向和教研室,或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虚体的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或中心)培育和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二级学科方向,并以此为基础来开展本、硕、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无论是国史教学研究机构的设立,还是本、硕、博人才的培养,必须本着少而精、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原则,决不能一窝蜂地盲目建设和无序发展。考虑到中共党史党建学新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的历史传统与现实状况,中共党史党建学设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二级学科方向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时,根据学生自愿的原则,可授予历史学学位,也可授予法学学位。

  结语 

  学科意识不可无,但决不能唯某一学科所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单靠历史学这一门学科研究是远远不够的。中共党史党建学的设立,为加快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学科建设开辟了另一条通道。笔者不否认从中国史的角度来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学科建设,并且希望历史学科投入更多力量来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学科建设;但也要承认完全可以从中共党史党建学的角度来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学科建设,甚至在目前条件下更适宜于从中共党史党建学的角度来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学科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设置为中共党史党建学二级学科,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和中共党史党建学来说是相互作用、相互成就、相得益彰的事情。中共党史党建学能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发展提供根本的思想方法论指导和重要的学术支撑;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较好地夯实了中共党史党建学发展的历史基础和研究领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设置为中共党史党建学二级学科,有利于从学术上和学理上深入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及其发展问题,深入探讨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思想和实践,深入探讨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学术和学理支撑。

  储著武,安徽岳西人,历史学博士,当代中国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国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史、新中国社会科学史。

  (本文注释从略,发表时略有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