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中国社会科学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学术成果
学术成果

【王璐】引导资本更好地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  者
王璐
发表/出版时间
2022年01月19日
学科分类
经济史
成果类型
学术论文
发表/出版情况
中国社会科学网
PDF全文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成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重要遵循。在当前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下,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要稳、质量要稳,在“稳”的基础上求得进步和突破,关键要激发市场活力、做强做优实体经济。 

  通过资本赋能,打通实体经济血脉,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条件。在资本支持下得以成长的企业们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市场活力。在资本辅助下孵化的科技创新成果可以更快落地,实现转化。 

  资本具有“两面性”,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证明,资本既能创造价值,也容易野蛮生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挥资本的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作用,需要我们在理论和实践创新中探索。近年来,资本在促进经济发展、扩大社会福利的同时,在一些领域也出现了无序扩张,如平台经济依赖垄断地位谋利并过度加杠杆,对特定产业“一拥而上”、利用资本规模不当占用资源、脱实向虚等。这些不仅有碍市场公平竞争、导致贫富差距拉大、打击其他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经营活力。倘若得不到有效监管和治理,就会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根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监管是为了更健康的发展,只有防范和及时化解风险,经济才能实现质的稳步提升、量的合理增长。 

 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结合部分发力 

  疫后经济恢复期,相对于生产端的较快恢复,需求端仍相对偏弱,未与生产端同步,国内需求释放不足。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月制造业PMI分项指数中的需求类指数虽均有回升,但仍处荣枯线以下,需求不足的问题仍然突出,制约经济复苏。而在投资领域,相关数据走势也呈现稳中偏弱态势。 

  中央工作会议强调,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等的支持力度,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扩大有效投资,适度超前进行设施建设,有利于发挥我国内需潜力大的优势。我国有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内需在疫后经济复苏中起着“压舱石”作用。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4.8%,比上半年提高了3.1个百分点;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15.6%,比上半年减少了3.6个百分点。二者合计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80%。当前要发挥好政府投资对企业投资、就业和居民消费的带动作用,尽快化解需求偏弱对经济复苏的制约。 

  在投资领域方面,“有效”投资,即注重质量和效益,要注重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结合部分发力。投资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市场运行规律,契合人民实际需求。当前,我国投资的潜力和空间依然巨大。在减污、降碳、新能源、新技术、新产业集群等领域加大投入。养老、教育、医疗等社会民生领域也还有不少短板,扩大有效投资,既能弥补历史欠账,扩大短期需求,也能增强经济发展动能。 

  在投资保障方面,要强化要素保障,尤其是要有效解决资金供给问题。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有效。组合运用减税降费、调整国债投向等政策措施,支持有效投资需求。支持金融机构增加对有效投资的信贷供给。加快资本市场改革力度,促进直接融资比例不断增加。 

让资本市场更好地激发企业活力 

  为努力建设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次会议强调,要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这将促进资本市场深化基础制度改革,畅通科技、资本与实体经济的融合。 

  从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试点两年来的效果看,发行有序,节奏可控,能够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因此,市场已基本具备全面推广注册制的基础。不少具有发展潜力的公司成功登陆科创板、创业板,公司业绩稳步增长、公司融资渠道更加畅通、退市制度激发出市场活力,上市公司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注册制改革红利。今年前三季度,科创板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839.57亿元,同比增长45.08%;归母净利润630.20亿元,同比增长64.01%。创业板公司平均营业收入17.71亿元,同比增长26.02%;平均净利润1.6亿元,同比增长10.67%。 

  直接融资效率也在不断提升。今年前三季度,创业板首发募集资金870.30亿元,同比增长50.79%。融资渠道的畅通,有力地支持了上市公司的研发创新。数据显示,创业板公司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合计达824.7亿元,同比增长34.2%。科创板公司已有多个IPO募投项目在研发创新、产业化发展、升级扩产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部分公司募投项目实施成效显著,掌握了全球领先技术。 

  在制度完善方面,下一步要提升多层次市场的覆盖面,增强直接融资体系的包容性;要提升市场基础制度的完备性,增强直接融资服务的针对性;要提升资本市场治理能力,增强直接融资监管的有效性;要提升资本市场发展的政策合力,增强直接融资发展的协同性。 

  产业结构上,要着力提升资本市场服务“专精特新”能力。“专精特新”是新时代中国企业发展的方向。资本市场应通过完善多层次市场体系,畅通转板机制等方式,提升对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力度。完善支持创新的资本形成机制,解决科创企业的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从政策角度给予科创企业必要支持。还应支持科技创新企业通过员工持股、股权激励提质增效,支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为科技创新提供融资服务,引领投早、投小、投科技。 

  服务市场主体方面,要切实支持小企业生存发展,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在中长期内努力提升民间投资的资本回报率,激发企业活力。就业仍然是2022年最为棘手的问题。小企业不仅是就业主体和创新主体,在已经展开的以服务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平台化为基本特点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中,“零工经济”和平台机构将成为就业的主要载体,小企业不再只是大企业的补充,而是有着独立存在价值的经济主体。要结合科创类企业特点和融资需求,推进融资机制创新,进一步完善发行上市、再融资、并购重组、分拆等制度,不断优化创新资本形成的政策环境。此外,要有试错、容错和纠错的机制。在实践中,要更加注重通过错位发展、转板机制等凝聚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的合力,构建功能互补、有机联系的多层次市场体系,更好满足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多样化融资需求。 

 设置“红绿灯” 有效防控金融风险 

  为防控资本野蛮生长中盲目放大过剩产能、影响结构调整战略布局落地、市场垄断、无序扩张、限制竞争、赢者通吃、价格歧视、房企债务风险隐患积累等一系列问题。这次会议强调,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方针,抓好风险处置工作,研究制定化解风险的政策,要广泛配合,完善金融风险处置机制。 

  对此,需平衡好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与政府的监管服务职能,加强对资本运行的引导和管理,把反垄断作为防资本无序扩张的重要抓手,推动创新与严格监管并重、警示优势资本者追逐利润与社会责任兼顾,完善资本无序扩张的政策界定和法律规范,以及对平台企业垄断认定、数据收集使用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大力健全资本市场法治环境,让资本市场在制度和法律的框架内有效运行,让市场参与主体均清晰地知道行为边界,守好底线。如此,资本市场生态才会不断净化,并形成健康的良性循环机制。 

  监管上,要统筹协调+精准拆弹+企业自救。明晰地方政府、金融监管、行业主管等各方责任,畅通机制、明确职责、分工配合、形成合力。区分增量与存量,区分短期流动性困难与持续经营能力丧失,分类采取措施、突出重点、抓早抓实。以经济高质量发展化解系统性风险。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