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中国社会科学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ST20220214368284445593.jpg

“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第五届当代中国史国际论坛”在京召开

作  者
供稿:许汉阳 等
发表时间
活动类型
学术活动
媒体报道
创新工程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由当代中国研究所主办的主题为“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第五届当代中国史国际论坛于9月26日—27日在北京隆重召开。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学术和编审委员会主任王均伟,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当代中国研究所原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会长朱佳木,俄罗斯科学院中国与现代亚洲研究所所长巴巴耶夫,英国牛津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外籍教授罗伯特·沃克等中方领导和外方学者共同出席开幕式并作主旨发言。开幕式由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李正华主持。

开幕式主席台

  王均伟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构建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凭空建设的,它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长期探索才走出的一条成功之路。中国式现代化构建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了新的引擎。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既不会谋求政治军事霸权,也不会谋求经济垄断赢者通吃,更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念政治体制强加于人。中国在推动自身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同时,致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自己的发展为世界提供更多机遇,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

王均伟作主旨发言

  朱佳木指出,中国是世界大国和文明古国。新中国成立后,结束了近代以来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历史,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并在20世纪70年代末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中国这样的体量和这样的社会制度,注定会在世界当代史上具有不同凡响的地位。新中国75年对世界当代史的影响,在不同阶段、不同方面有不同的表现。但无论在哪个阶段,中国对于人类的共同问题都给出了积极答案,没有辜负国际社会的期待;无论在哪个方面,中国的行动和声音都体现了对世界和平事业的维护,对全球南方诉求的支持,对人类共同发展的促进。可以肯定,面对当今世界的历史十字路口,中国仍会一如既往地站在历史潮流一边,不遗余力地继续奋斗,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朱佳木作主旨发言

  巴巴耶夫认为,“俄罗斯转向东方”成为近年来的一个关键术语,意味着俄罗斯的外交政策和对外经济活动重心将从欧洲转向亚洲。俄罗斯已将其外交和贸易重心从西方完全转向南方和东方,尤其是转向中国。我相信,积极的对华外交政策与亚洲国家知识获取新体系的建立,将会加强中俄战略合作,并有助于向一个新的、更公平的多极世界格局转变。

巴巴耶夫作主旨发言

  罗伯特·沃克表示,2015年习近平主席宣布要消除农村极端贫困,到2020年,这一目标已经实现,使中国成为第一个达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国家,并且提前了十年。在习近平主席的领导下,全国动员起来,并借助技术能力,将财政支持精准扶贫,使这一承诺成为现实。

罗伯特·沃克作主旨发言

  李正华在主持时指出,当代中国史国际论坛自2004年开始举办以来,坚持每五年举办一次,已走过20年的历程,在推动新中国史研究、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新中国史研究的学者由论坛结缘,依托这一平台发布、交流最新研究成果。同时,这一论坛也架起了中国学术“走出去、请进来”的桥梁,增进了国外学者与中国学者的相互了解,推动了海外新中国史研究的发展。他认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不懈追求,中国共产党既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广泛的认同和支持,今天我们举办此次论坛就是要不断深化交流互鉴,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更强学理支撑。

李正华主持开幕式

  在一天半的时间里,国内外与会学者作了大会发言,并进行了热烈讨论与交流,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取得的重大成果,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不懈追求。与会学者认为,历史的博大精深中体现的是文明的源远流长。只有从历史中汲取更多智慧和滋养,才能把握当下中国和世界应该行进在怎样的发展道路上。当代中国史高级论坛正是要记录伟大时代、研究伟大成就,在交流互鉴中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更强学理支撑。

  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宋月红研究员在论坛总结时指出,第五届当代中国史国际论坛所涉议题重大,内容广泛,成果丰硕,是当代中国史学界研究成果一次高水平的展示,期待让更多中国学者的成果、声音传播出去,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欢迎更多的外方专家学者关注中国,了解中国,研究中国,携手合作,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彰显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力量。他提出,在深化新中国史研究方面要将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结合起来、要聚焦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要注意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要注重贯通古今和融通中外。

宋月红作论坛总结

  参加本次论坛的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军事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武汉大学、重庆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海南大学、澳门基金会、澳门理工大学等单位,以及来自白俄罗斯、英国、埃及、法国、日本、卡塔尔、韩国、俄罗斯、土耳其等国家的数十名专家学者。

 

  供稿:许汉阳

  摄影:卜岩枫 宋涛 袁越